适合的,才是更好的

2016-02-21 20:22:50  阅读 768 次 评论 0 条

 无数次感慨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需要太多太多的沉淀。但是,他们却从不炫耀,常常以朴素的面貌示人,就连讲出来的话也都是那么深入浅出。只有细细回想,才能发现一句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所隐含的相应理论知识。是啊,其需具备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远不知这些)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拥有一定的经验,才能有“合适”的教育。而这里的教育者主体是父母。
在第二卷的后半部分,说的是幼儿期结束之前的爱弥儿及对其实施的教育,适合的保育和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此部分,细到喝什么样的水,睡多长时间的觉,在这里便不再赘述。卢梭先生对于自己的观点是那样自信,那样坚信,其对观点的阐述也是那样细致,详细。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是陪伴式的,是需要教育者具备相当充足的准备,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孩子的事业中,而当今是难以实现的。孩子的成长当然需要陪伴,但陪伴的成本实在过高:对于追求同男性平等经济地位的女性而言,选择完全陪伴孩子就意味者放弃自己的追求; 完全陪伴孩子则意味着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需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即一方或者双方无收入来源。同样,陪伴也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过多的陪伴易造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易造成父母事无巨细均代替包办,孩子易丧失独立性,这样的成长方式下的孩子可能难以融入社会生活。
其实,孩子在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事,而且,他们也更乐于通过自己操作来完成相应事情。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自己动手的乐趣。处在学前期的儿童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与同伴玩耍以满足其内在社会性发展需求。
在我有记忆以后的四年,父母便外出务工,我便整日与小伙伴“厮混”在一起,上树下河,该干的,不该干的,都干了。因为爷爷退伍后就一直务农,经常是不按时回来,饿了的我就自己站上小板凳,在灶台鱼上炒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想起妈妈。因为别人都已经吃完在我家门前的空地上完啦,而自己才刚刚吃。看着别人完,自己还在吃饭,吃完后还要洗锅吃洗碗,记得那时候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想想,我失去的是父母生活上的关心,收获的确实精神上的独立。也因此,作为独生子女,比起同龄人更独立。
PS:本篇不是一次性完成,现在看到学校来接着昨晚的写,突然就有点想家(这可不像我,也不晓得这是怎么了)……
反思寒假,休息的时间远远大于看书学习的时间,目前论文还没有写。(在家,心难以静下来,只有晚上才能看一会儿书)。
2016.02.21


微信扫码查看本文
本文地址:https://www.yangguangdream.com/?id=282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