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要联系到当时的背景,时间为建国后的“三反”期间。“洗澡”本身是一场清洗运动,清洗知识分子头脑中的旧杨绛先生本身是作家,所以她笔下的人物也是建国之初的活动在文学界的老人和新人们,可以说这本书把当时情况下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的情景展现了出来。语言很朴实,读来不由得让人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风格虽不同,但人物是有相通之处的。
文章首先出场的人物是一个虚伪自傲的文人余楠,文章开头便写他为了和三十多岁的胡小姐一个出国的好机会决意抛弃妻子,但最终因为她的小气和猜忌而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转而觍颜投靠北京的“文学社”,进而一个个人物纷纷登场。
本书并没有绝对的主角,他更倾向于为我们描绘那个特定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活动场面。具有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浓厚特点。
妮娜、江滔滔和余楠的虚伪和狡诈;姜敏的嫉妒和自私自利;传统而知礼的姚太太和余太太。真正在有意识“洗澡”的只有姚宓和他的导师许彦成。这中间的一系列情感,也促进了他们“妙悟”的过程。我觉得可怜的是徐彦成的妻子杜丽琳,一片真心,无可奈何。文章里,开头明显有一股嫌恶的语气,也会带动读者的认知。但随后,笔调里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无奈。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所能给予的,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喜欢大开大合、酣畅淋漓的人来说,它的情节太安静了,预料中的几个高潮在事情已经凸起时却又被悄无声息的压下,包括在小书屋里的情境,没有我预料中的僵硬、没有尴尬,也没有任何争吵,连事件中心的当事人都那么轻言轻语。连话语都出乎我的意料。读来心里挺闷的,太缺乏畅快淋漓。
可以看到刚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研究现状,不太乐观。真的难以想象,将来到了文革里,他们又会怎样?
微信扫码查看本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