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越来越多,写字越来越少,博客更得越来越慢,只在空间里写说说,在微信上发照片,转文,因其短小,不用花很多的时间。也不仅仅是忙,来这个单位工作之后,更加疲倦,浮躁的环境里似乎安不下一张书桌。邰家铺子形同虚设,好长时间没有好好做点事情,没有好好读点书,写点像样的文字,感觉很荒废的样子。
以前不是这样子的,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在极其痛苦的伤病中,在紧张的高考前夕,甚至在月子里,都不曾放下写文,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报刊上。大底经历了一番苦痛的女子,都会俯身文字,救赎自己,也温暖别人吧。翻翻自己的写作记录,点点滴滴一路写来,竟也写出了上百万字,打印出来也该是厚厚的一摞了。
写字总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统一的文体,率性而为,随手而写。想想这些年,写过诗歌、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栏目剧、非虚构、教育及文化的论文,当然也碍于人情或者遵旨制造了不少的文字垃圾。在寂静的夜里写作,夫儿都进入梦乡,书房里一盏孤灯,我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连缀成文,仿佛居家过日子的女子一针一线地绣着十字绣。
生活里简衣素食,不求奢华,却于读书写作上不求节俭,喜欢的书不问价格,必要买回家去才安心。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在家里最大的写字台上,用最好用的那台电脑,不至于因电脑的故障而使思维停滞。有时候用到一个知识点,要查阅很多的资料,一本本书翻开,摆弄一桌子。
最尴尬的是有人问:“邰老师,你这么勤奋地写作,工作又那么忙,得挣多少钱呢?”我就讪讪地,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小偷,没偷到东西,却被警察逼着交出赃物的样子。写作,这样的纯文学创作稿费极低的,发表的也很有限,指望这个赚钱养家,那就得等着喝西北风,万一风向转了,就等着挨饿了。工作,现行的高中教育,就只被高考一座大山压着要成绩,薪水不高,僧多粥少的环境里浸了水的职称,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无休止地加班值班,报酬待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现行教育制度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把自己熬成油,燃成灰,也照不亮多远的路。
有时候真想穿越到民国去当老师,不仅仅因为那时候的稿费高,也不是因为那时候老师的薪水丰厚,虽然史料上记载那时候一个稍微会写点字,当中学教员的人能够养得起一大家子,除了买房,还雇得起车夫和保姆。更因为其精神之自由,思想之独立,不会有这么多形式上耗费心神的琐事。更喜欢民国那些教书的,或者写字的女子。
可是,喜欢的事情何必就一定要回报呢,回报又何必以收入来计呢?但知勤耕耘,不问前程,既是爱好,爱就爱了吧,像一场纯情到不论婚嫁的爱恋。博尔赫斯说过,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热爱写作的人除了很少部分的沽名钓誉之徒,更多的都会这么想的吧。司汤达也说过,活过,爱过,以文学的力量来见证爱与希望的长存,是幸福的。
在写作上,我也是有理想的,想做毕淑敏老师那样的作家,用文字去为陷入苦痛的人疗疾,用温暖去为跌入冰窖的人驱寒,学习了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读了很多的心理学专著,在网上跟着胡因梦、李玲瑶和毕淑敏等前辈学习。可是,慢慢发现,生活里有时候连自己也温暖不了。
感觉自己从学校毕业又走进学校教书,只不过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这个单线之旅,生活面是很窄的。每天面对的四面高墙的天空,生活纯澈,纤尘不染,文字也是干干净净纤尘不染,这样就好吧。有时候,又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可是总也走不出去。
忽一日,感觉自己手中素材贫乏,又想写写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劳苦大众。于是暑假里大热的天,冒着酷暑,步行很远到小山村采风,喝刚从井里提上的山泉水,吃烤玉米,卷着裤脚干农活,和村里老人聊从前的故事,和村妇话家常,谈庄稼的收成和现实生活的烦恼,计划写一篇乡土文学。资料整理了很多,也构思了好长时间,写了个提纲放那里到现在也没写完。
我实实在在是得着写作的好处的,得着好处原不该还卖乖的。就是在写博客的过程中,在写作的路上,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兄弟姐妹,特别几位姐妹们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感觉风雨路上不再孤单。有些是本地的,离着不远,可以当面请教;有些虽然认识十余年不曾谋面,却一样的关心和鼓励。一样的女子,一样的诗书为伴文笔生华,一样的素笺着墨笔墨生香,烟火生活里走来,却以文墨点染生活。
我深知书卖得还可以,并不一定代表自己写得好。我原是写不得大文章的,没有“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壮志,也没有“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的担当。烟火生活,生活的点点滴滴,就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算是文章吧。这个博客经营了近十年,一度荒废,其实也还在经营,只是更得很慢。
记住爱,记住时光,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弗吉尼亚·伍尔芙语)。如此就好吧,沏一杯好茶,我慢慢写,慢慢更,你慢慢看,可好?
微信扫码查看本文
发表评论